top of page
走進建城140年的時光隧道

走進建城140年的時光隧道

 

2024年臺北古蹟日將延續臺北市獨有的「走進老屋修復現場」;除此之外,適逢「臺北建城 140 週年」,規劃數條清代建築主題路線,串聯臺北市的古蹟建築、文史資源等多元文化資產,引領民眾從建築遺跡中,更親近城市的豐富內涵。


本年度臺北古蹟日規劃 2 場攝影工作坊、15 條導覽路線,共 42 場導覽活動與課程,引領民眾跟著專家的腳步,一起走進修復中或修復完成、已活化的老屋和古蹟,藉由認識建築功能和建造工法,窺探城市內藏的故事和記憶,體現臺北與居民生活緊密相連的發展軌跡。

老房子攝影工作坊

▎工作坊一:景框的呼吸 - 攝影初階工作坊

松山療養所宿舍→南港台電倉庫→劍潭古寺

▎工作坊一:景框的呼吸 - 攝影初階工作坊

在本場次的攝影沙⿓中,我們將邀請榮獲建築界最⾼榮譽「普⽴茲克建築⼤師FrankGehry建築攝影⽐賽」優勝攝影師李易暹擔任課程講師,以內湖、南港⼀帶的⼈⽂景觀為主軸,聚焦不同建築風格的捕捉與呈現,探索建築攝影的更多可能。本堂課程為初階課程,將教授建築攝影基本的觀念及技法的實地練習,適合非攝影專業者報名。

▎工作坊二:時間的眼睛 - 攝影進階工作坊

寶藏巖國際藝術村→福興宮→景美集應廟

▎工作坊二:時間的眼睛 - 攝影進階工作坊

三面環山的臺北盆地,孕育了豐饒的山村美景。本講堂透過實地踏查,邀請您一同以影像扎根,行一場山腳聚落的人文輕旅。課程將以文山區的自然風光為攝影沙龍的主軸,上半堂課於歷史聚落「寶藏巖」進行攝影教學;中午享用「秋紅肚房」精緻午餐;下半堂課即透過寶藏巖導覽,拍攝聚落內的山景光影,結束後搭乘交通工具前往「景美集應廟」,開始自由拍攝與技巧回顧。

老房子走讀導覽

▎路線一:步履追城:重現清代城門軌跡

東門 景福門→南門 麗正門+小南門 重熙門→西門 寶成門→北門 承恩門

▎路線一:步履追城:重現清代城門軌跡

清末,一封來自沈葆楨的奏摺,促成臺北府城的建立,至今已走過百餘年歲月。本路線將依循舊城城廓路徑,走訪五大城門舊址:東門、南門、小南門、西門、北門,挑戰用腳步復刻舊城的空間尺度,細品傳統建築藝術之美,感受臺北府城的百年風華。

▎路線二:稻城茶葉的盛事之旅

陳天來故居(修復中)→李臨秋故居→新芳春茶行

▎路線二:稻城茶葉的盛事之旅

早年的大稻埕,是茶葉、布料的物資集散地,在商業繁華的年代,也是名人寓所聚集之處。本路線將走訪陳天來故居、李臨秋故居與新芳春茶行,實際參與老屋的修復進程,細細體會故居建築美學,感受大稻埕豐厚的歷史與人文底蘊。

▎路線三:大稻埕的舊時光與新創意

台北霞海城隍廟→安西街周宅(修復中)→貝殼好室

▎路線三:大稻埕的舊時光與新創意

大稻埕,是臺灣早年最繁榮的商業市鎮,也是融合移民、商客的開放之地,保留眾多老字號商鋪、店屋,近年來,這些文史資產也透過轉型,繼續傳承大稻埕的故事。本路線將走訪霞海城隍廟、安西街周宅與迪化一街155號(貝殼好室),紀錄臺灣開港貿易的輝煌歷史,見證百年民間文化的傳承與創新。

▎路線四:清代艋舺的信仰地圖

艋舺助順將軍廟(修復中)→艋舺青山宮→新富町文化市場

▎路線四:清代艋舺的信仰地圖

位於臺北城西的萬華,承載了臺北第⼀街的繁榮印象,不僅擁有眾多氣派廟宇,也是保留清代常⺠⽣活軌跡的歷史寶庫。本路線將⾛訪助順將軍廟、艋舺青山宮與新富町文化市場,⾒證古廟修復的進程,一窺早期人民生活百態。

▎路線五:萬華氏族的修復之路

學海書院(高氏宗祠)(修復中)→萬座曉劇場→萬華林宅

▎路線五:萬華氏族的修復之路

淡水河右岸的萬華,承載了臺北第一街的繁榮印象。街坊林立的商行舊址、宗祠祖厝,見證艋舺望族的興衰變遷。如今,這些古老建築歷經修復、整建,展現出全新的面貌。本路線邀請您走訪學海書院、萬座曉劇場與萬華林宅,重回最輝煌起點,一窺萬華氏族的萬千風華。

▎路線六:臺北銀座的燦爛時光

公園號酸梅湯→衡陽路四連棟→明星咖啡館

▎路線六:臺北銀座的燦爛時光

舊名「榮町通」的衡陽路一帶,是日治時期最繁華的街區之一,有「臺北銀座」的美稱,至今保留許多古老商號建築。本路線將以公園號酸梅湯為起點,⾛訪衡陽路歷史店屋、及位於舊京町的明星咖啡館,見證古蹟歷史,重返百年風華。

▎路線七:日式町屋的前世今生

原臺北刑務所官舍(榕錦時光園區)→錦町日式宿舍群(修復中)→錦町日式宿舍(樂埔町)

▎路線七:日式町屋的前世今生

臺北市西南地帶的大安,隱藏著許多集綠意、古意於一身的日式建築。本路線將探訪原臺北刑務所官舍、錦町日式宿舍群與樂埔町,穿梭於日治時期與現代臺北城,傾聽古建築轉型為美學場域的進程,共同見證日式町屋的前世今生。

▎路線八:府城內的時空想像

北門→撫臺街、中山堂、西門遺址→西門紅樓

▎路線八:府城內的時空想像

北門,亦稱承恩門,是臺北城少數留存的清代建築,不僅連接繁榮的大稻埕,也是清廷官員抵臺時,重要的迎賓正門;西側的寶成門,則是抵禦砲火的碉堡式城門,儘管今日已不復存在,仍能從舊址紀念碑,一窺當年的輝煌氣派。本路線將從北門出發,拜訪撫台街洋樓、西門舊址、西門紅樓等景點,重溫老臺北的城市印象。

▎路線九:日治圓山町散步指南

北淡線圓山站宿舍→圓山別莊→CEO1950總裁藝文空間

▎路線九:日治圓山町散步指南

圓⼭町興起於日治時期,因位處交通的重要節點,⽽留下用途多元、各具風格的特色建築。本路線將前往北淡線圓⼭站宿舍、圓⼭別莊及CEO1950總裁藝⽂空間,跟隨舊町士紳的足跡,漫遊圓山小丘,重構早年政商名流的⽣活樣態。

▎路線十:草山的百年建築散策

草山御賓館(修復中)→陽明山美軍宿舍F區(修復中)→豆留森林

▎路線十:草山的百年建築散策

草⼭,是陽明⼭地區的舊名,擁有能遙望臺北盆地的迷⼈景致,以及橫跨日治、民國時期,保留獨特⾵情的古老建築。本路線預計⾛訪草山御賓館、陽明⼭美軍宿舍與⾖留森林,爬梳草⼭⼩鎮的建築脈絡,⾒證古建築活化再利⽤的歷史進程。

導覽路線11(新).jpg

普濟寺→吟松閣(修復中)→北投文物館

▎路線十一:溫泉之鄉的生活追憶

北投溫泉的興起,始於⽇治時期,彼時街上湯屋、旅館林⽴,成為臺北城的一⼤特⾊,今日,許多歷史場域也逐漸轉型為藝⽂復興基地。本路線預計⾛訪北投普濟寺、吟松閣與北投文物館,爬梳北投街區的百年⾵華,深度體驗溫泉之鄉的⽂化氣息。

▎路線十二:士林舊街的百年變遷

神農宮→慈諴宮→郭琇琮故居

▎路線十二:士林舊街的百年變遷

舊稱「芝蘭堡」的士林,不僅是臺北的戰略要塞,也是早年清代漳州移民的拓墾據點,至今仍保有許多歷史文化的印記。本路線將走訪士林神農宮與慈諴宫,爬梳在地信仰的發展軌跡,並拜訪郭家古厝,見證百年古蹟的活化再利用。

導覽路線13.jpg

中國電影製片廠(修復中)→新北投車站→賴氏祖厝(心田居)

▎路線十三:北投往事的當代進行式

北投,是充滿歷史氣息的人文小鎮,不僅擁有臺北唯一的百年車站,近年更成為古蹟活化的重要據點。本路線將走訪中國電影製片廠、新北投車站與賴氏祖厝,感受傳統老屋與現代美學的碰撞與融合,見證百年老屋的華麗新生。

▎路線十四:文山聚落的輕踏查

景美集應廟→仙跡岩

▎路線十四:文山聚落的輕踏查

⽂⼭,將臺北邊陲地帶的⼈⽂史蹟與⾃然⾵光彙整收藏,從在地信仰中⼼的宮廟,到隱藏在山間的文化景觀,展現文化資產的多元面貌。本路線預計⾛訪景美集應廟、仙跡岩,感受古⽼廟宇的香⽕⿍盛,體驗⼭林間的自然之美,⾏⼀場⼈、⾃然與靈性相互調和的⼈⽂之旅。

▎路線十五:清代古厝的尋憶之路

義芳居→芳蘭大厝→林安泰古厝

▎路線十五:清代古厝的尋憶之路

群⼭環繞的臺北,從城市⽔岸與淺⼭地帶,散落著古韻獨特的清代宅院,有些已轉作⽂物館,有些仍為地⽅家族後代所居,為現代臺北保留農業社會的記憶。本路線預計⾛訪義芳居、芳蘭⼤厝與林安泰古厝,帶領⺠眾跟循前⼈⽣活⾜跡,採集渡臺拓墾的珍貴史料。

bottom of page